廣播一直是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東西。小學時,早上起床吃早餐配的是藥慧法師的廣播講經講道兼賣藥的節目,晚上會聽羅小雲〈知音時間〉介紹流行音樂。國中時因為學校有晚自習,回家後就直接睡了,不太有聽廣播的機會。從高一起,在同學的介紹下,每星期天晚上11點到隔天凌晨1點,會收聽漢聲廣播電臺〈快餐車〉+〈慢半拍〉節目,跟著收音機裡的「老闆娘」劉書薇(現在在中廣流行網服務)一起瘋狂大笑或暗自流淚。
當年,和廣播主持人的互動是透過書信,只要寫信有被老闆娘念出來,就會在床上傻笑,那種興奮感可能跟中樂透頭彩差不多吧(但我還沒中過頭彩XD)。更屌的是,該節目在寒暑假會徵求有興趣的聽眾錄製10分鐘還15分鐘的迷你節目,要介紹歌曲、要搞笑、要分享資訊都可以,只要做得好,就能被播出。活動推出後,我和同學相約各自做節目,平常不鎖房門的我,因為害羞不想被爸媽知道我要對著錄音機喃喃自語,還特意把房間門關起來做節目。手法很克難,過程很繁瑣,但當中的樂趣其實更勝信件被念出來時的興奮,或許,有中兩個樂透頭彩那麼high吧XDDDDD
總之,一路到了高三,面對聯考壓力時,和很多台南在地學生一樣,每晚都在府城電臺的阿森與他一掛好友主持的〈音樂雜貨店〉,以及南都電臺由(2016年以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的)王定宇主持的〈青春FORMOSA〉陪伴下度過。聽著收音機裡的主持人分享資訊、拋出議題、念著聽眾的心情故事或疑問、搶著call-in玩遊戲或點歌,那樣的「充實感」,的確在生活的其他層面無法獲得。
很幸運的,在因緣際會下,我竟有機會從單純call-in、寫信的聽眾,進而和這兩個節目有了更深的交集。不但成了〈音樂雜貨店〉在星期五節目的固定主持班底,也在〈青春FORMOSA〉做了幾年的節目音控,這些經歷不但促成我大學選填傳播科系、和廣播有了更多接觸,到現在,我的職業、我的生活還是和廣播脫不了干係。
雖然媒體趨勢發展中,廣播在世界各地,尤其台灣,其衰退沒落的程度完全是20年前的我無從想像的,但廣播還是挺著,只是以不一樣的、更多元、更小眾的方式繼續陪伴有需要的聽友。在這樣的時代裡,看到日本九州長崎廣播電視台的播報員村山仁志在2014年推出的《深夜12點的電臺奇蹟》小說,將由皇冠文化在台灣發行中文版,便報名了這次試讀。在廣播之神的眷顧下,有機會一睹為快,實在感激不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