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
Viewing all 18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Reading Human Design】172- Genoa Bliven talk about Manifestor/Genoa聊顯示者

$
0
0

 吾友口責有加入FB上的Human Design America Interactive社團,裏頭有好幾個很熱情大方的分析師分享不少的專業知識,也會回覆眾鄉民的問題。不過那是個不開放的社團,我申請加入到現在也還沒被核准(菸),這也算是緣分未到吧,但申請迄今其實也才一星期不到就是,再說我加入的另外一些國外人類圖社團,也都是想到才會進去看根本沒多積極所以沒核准我也不會死。

 總之呢,口責分享了該社團裡的人類圖專家Genoa Bliven最近發的兩篇心得文,我看完、和她討論了覺得頗有意思,所以就整理好譯上來給有緣人看囉。


 (感謝老師分享心得!合十)

 Genoa老師本身是顯示者,這篇聊顯示者的文雖然不長,但相信對同為顯示者的朋友應該很有幫助的,祝福大家受用!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Manifestor/來聽袁惟仁唱歌Genoa聊顯示者

 如果顯示者進行了一個告知的動作,他們便能透過那些開放的能量中心去確認其所能產生的影響,並藉之掌握局勢。缺少了這樣的告知,顯示者的開放中心就會像引導顯示者行動的權威中心一樣充滿事物,然而,那些東西跟他們需要採取的行動卻毫無干係。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3-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三)

$
0
0
 12月了啊啊啊啊啊~今年感覺過得好快喔,沒出到國有點小遺憾呢但至少選戰結果令人興奮啊ㄎㄎㄎ。是說,選舉選完了,生活還是繼續要過,這個月有很多奇妙的行程出現在生命裡,希望還是有空能夠持續更新。今天要看的是關於「connect/連結」的系列文新章,從9比0進入8比1,揪竟這會是好的關係還是壞的關係呢都跟我沒關係?看下去就知道啦!歡迎指教。
 

(source:somebody's fb
 
 
 接下來,我們用同樣的準則,把兩張圖放在一起,好好看看他們的結合狀況,圖面看起來很簡單,但它卻訴說著這段關係的偌大交疊。
 
 
 這張圖很明顯,是8比1的關係圖,處在這樣的關係裡,可以HAVE SOME FUN/有些樂趣。為什麼會說「有點樂趣」呢?你和某人成為情侶,而且你們共有一個開放的能量中心,這就代表你們兩人在某些事情上是一同開放的。你們可以發展某些共同興趣的領域,而這些共同興趣的範疇能將你們和外在世界連結在一塊兒。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4-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四)

$
0
0
 十二月進入第二週,這星期有好幾天冷到早上根本離不開溫暖的被窩,但為了賺錢養家也得忍痛悲憤地爬起來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迎著韓風騎車敢打卡,所幸週末有稍稍回暖,也讓我得以出門,悠哉地在咖啡館喝咖啡翻人類圖,但報告流水帳好像也沒啥好玩的,咱就迅速進入今天的主題,也就是關於「connect/連結」系列,繼9比08比1之後的7比2關係囉~請多指教!

 7比2有些工作得做。當你處於一段7比2的關係,也就是上面例圖中的狀態,那會是全然的整合關係,只要好好觀察,就會發現這裡頭有兩個能兩中心是開放的(譯註:脾臟和心臟是開的)。身處7比2的兩人關係,就表示這對伴侶可能會因為擁有不同的興趣,導致兩人分離的結局。當一方從某個窗戶出走,而另一半則從另一個窗戶離開,這樣的關係就會產生問題。大多數時候,在7比2關係中,兩人所學習到的大概就是「如何逃離對方」。7比2的伴侶很容易會透過發展各自的特別興趣來逃開彼此。「喔,抱歉,我有些工作要忙」或「我得先處理這件事」......各式各樣的可能藉口都會出現。總之,在7比2的關係中,窗口的存在是讓他們出走,而不是跳進去的。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5-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Not-Self & Conditioning/Genoa聊非我與制約(上)

$
0
0

 先前曾分享過米國人類圖資深分析師Genoa Bliven在Human Design America Interactive臉書社團裡分享的顯示者闡釋文,今天要來看他在當時發表的另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誠如本文的標題,這篇的主題是制約與非我。我們生活在充滿制約的環境中,被制約地活,乍看是不錯,反正只要照做就好,但那其實很多時候是會跟自己的本質越來越脫節的陷阱與危機。既是如此,又該如何擺脫這討厭的制約呢?就讓Genoa老師來開示吧。因為譯文篇幅較長,所以請容我分成上下兩篇來po,也歡迎指教!

 喔對了,上次提到我申請加入那個美國人類圖FB社團一週未得回應,不過後來該社團的一個管理者就發了封信來進行一個「小考試」,要我告知為什麼想加入社團、和人類圖的機遇又是什麼之類的,我回了信之後隔幾天就被核准加入了。

 裡頭的討論真是不少,而且那些歪國老師也都很大方的分享所知,未來在這裡,應該也會陸續分享幾些有意思的話題,但同樣的,請隨緣看待前面幾句發言就好,我沒做出什麼必然的承諾喔XDDDD。然後,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去嘗試去加入看看嘿^^


(「來吧,開始去制約之旅吧!」『嗯?等冬天過去再說吧。』 圖片出處:bennyisherp.tumblr.com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Not-Self & Conditioning/Genoa聊非我與制約(上)

 好幾年前,我在Santa Fe/聖達菲辦了場人類圖的說明活動。很多人來參加,上百人擠爆會場。我做了簡報,聊了Types/類型、Centers/能量中心,和relationships/關係-就像我們現在了解的這種描繪程序。活動聊得頗深入,現場也充滿了自我反思後的笑聲。

 簡報結束後我去大廳找朋友Molly,問她喜不喜歡這場活動。她回答「不喜歡」,這個答案讓我頗不爽。我進一步詢問原因,畢竟,我付出那麼多心血,希望至少能從她口中得到一點支持或欣賞。「如果你要向那些『not-self/非我』推銷人類圖,那你能得到的......也就只是那些『非我』而已。」她的直白表述,說正格的,被人類圖的專業術語侷限住的當時的我,根本聽不懂。

 我那時好賭爛她,但你知道嗎?她是對的。我花了好幾年才真正明白她說的是什麼。現在,若用我的話來解釋,那意思就是「To focus on conditioning is conditioning./把心力放在制約上,其實就是種制約啊。」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6-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五)

$
0
0
 Merry Christmas!聖誕都快結束了還咩什麼咩「HOW WE CONNECT/連結」系列,繼9比08比17比2之後,在2014年12月25日來到6比3囉!照道理講,在今天這篇6:3之後,應該還會有5:4、甚至是其他組合才對,不過祖師爺Ra的這場講座在6比3就暫告一段落,轉而進入關於連結的另一種面向的剖析。本來我覺得這樣好奇怪,但其實在翻完這場講座的第二階段並冷靜思考之後發現沒其他種組合的說明也不會怎樣,箇中道理其實大夥兒應該都能自己持續拆解才對,總之,6比3是Ra談及關係解讀的最後一種比例原則,有興趣的朋友就請繼續看下去囉!


聖誕孤單一個人喝悶酒嗎?請聽:陳奕迅聖誕結XDDDD    圖片source:www.teepr.com

6 and 3 Better to be Free

 6比3永遠都是fascinating/迷人的。6比3是「Better to be Free/自由卡好」。

 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關係堪稱經典。如果你的天性真的就是「在一段關係中沒有那麼切實的連結,但依然能保持著好的互動狀態」,那這種類似四、五十年前的嬉皮式風潮,就值得來好好思考一下。不管如何,6比3絕對是一種有意思的關係,不過,6比3對「非我」來說,卻是一種災難。非我在6比3關係中永遠會產生問題。因為6比3有太多方式可以來來去去,在一段感情裡有那麼多的消遣,對於處於其中的情侶/夥伴來說,很難把足夠的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7-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六)

$
0
0
 祖師爺關於「HOW WE CONNECT/連結」的講座翻譯文章,繼9比08比17比2以及6比3後,來到新階段。雖然說是新階段,但其實這個觀念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經出現過,只是Ra在此用了其他方式來說明,對於這很基本很基本的概念,能夠內化吸收得清楚的話,對我們來說會很有幫助,接下來,就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Electromagnetic/電磁體

 我們現在要來看所謂的electromagnetic/電磁體。當你擁有某條通道一端的卦門,而另一個人擁有這通道另一側的卦門時,電磁體就會產生作用。也就是說,你們彼此都missing/錯過/想念著另一端的那個特質。


(你有59,他有6,當你們相遇,你們之間產生了electromagnetic的作用,59-6就會啟動)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8-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Not-Self & Conditioning/Genoa聊非我與制約(下)

$
0
0
 是的,因為年底了,有種想要趕進度的強迫症,所以昨天發文後,今天又更新了。但明天我的根中心和薦骨會不會一樣有勁就不知道啦~XD
 
 本篇延續美國人類圖互動臉書社團中,由Genoa Bliven老師針對非我、制約話題進一步闡述與下結論的。衷心祝福在電腦前看完完整文章後的你,從現在起的未來每一刻,都能盡量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好好地活出自己!順道祝您Happy New Year!以免後面幾天我沒上來XDDDDD

(謹以這張麥可傑克森印度猴神哈弩曼/हनुमत्/Hanuman祥瑞之像祝你Happy 2015!  source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Not-Self & Conditioning/Genoa聊非我與制約(下)

 祖師爺Ra曾說過,「你知道,你的『非我』其實不怎麼有意思。但是呢,你對於想要『做自己』的一切嘗試,不論那是如何外行、笨拙,不論過程會讓你感到多麼無力,卻是非常有趣的!」

 說白了,「not-self/非我」就只把焦點放在「not self/非自己」上頭罷了。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79-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七)

$
0
0
 祖師爺談「HOW WE CONNECT/連結」講座的翻譯在2014年中繼續馬不停蹄推出,來賓請掌聲鼓勵上一篇談及人與人之間的電磁體交流會彼此建構起某種橋樑,今天要看的是關於一方的整條通道有啟動,而另一方只有通道某一端的卦門有定義之下的所謂「妥協」關係會是怎麼樣的喔。歡迎指教。

Compromise/妥協

 Compromise/妥協總令人難受,就好像是你身子的灼傷,宛若你腳上的芒刺。來瞧瞧妥協關係的真正樣貌吧。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0- What’s Wrong With Waiting/「等待」有啥問題?

$
0
0
 2014的最後一天,現在的你在做些什麼呢?我正一邊依慣例看著紅白歌合戰一邊整理要po出來的文喔!不過今天要分享的的不是關於連結的部分,因為我剛剛翻譯到打結很火大,快過年了不想為難自己哈哈哈哈......

 總之,這2014最後一篇人類圖文章,要獻給包括我在內的世上70%生產者、顯示生產者們!顯示者、投射者、反映者的朋友,先說聲抱歉啊這篇您可能用不著XD但還是預祝新年快樂、活出真實的自己喔!

 這篇翻自loveyourdesign的負責人Kim Gould女士在2010年7月日發表的文,主題是「等待」。接觸人類圖後,生產者對於生命策略是「等待回應」、投射者得「等待邀請」、反映者得「等待28天」這諸多不同形式的等待,多多少少都存有疑惑吧?而Kim在學習人類圖七年過後,以她自身的體驗和為許多人解讀人類圖後所得的心得,寫下了這篇對於等待的定義文章,或許充滿個人意見,但說不定她對等待的解讀,是適合電腦螢幕前的生產者你,所以,好好讀一讀,感受一下她講的有沒有道理吧。^_^

What's Wrong With Waiting/「等待」有啥問題?

原文出處:www.loveyourdesign.com

 如果你已經探索過人類圖這個系統,而你也被告知你是個Generator /生產者,你大概就知道了你的策略是要to wait/等待。

 不用再趕忙、急著去嘗試去發起什麼。放輕鬆,好好坐著,讓生命來到我們面前,這麼做一點問題也沒有。很多人聽到這件事時大感寬心。

 依據你的設計,或許在很早以前,你就清楚知道也領會了這層奧秘;但也有可能因為並沒有任何東西真的主動出現,而讓你陷入掙扎,甚至突然就對「等待」這個概念感慨萬千!

 我在2003年取得第一張人類圖時,對於「等待」真的毫無頭緒,我受困在這個概念中,但漸漸地,等待的好處就流進了我的生命裡。我也不再像隻瘋狂以高速亂竄到筋疲力竭而摔落的大黃蜂。

 好幾年來,我已經跟上千個人解釋過生產者的人生策略了,但這些年過去,「等待回應」這個概念卻讓我越來越不舒服。為什麼會這樣呢?看下去就知道。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1- Genoa Bliven talking about Waiting/Genoa Bliven談「等待」

$
0
0
 2015新年快樂!四天連假好快就到了尾聲,想到明天又要上班,不由得煩了起來,或許你會問:「藺老濕咧!啊板主你都在研究人類圖了,如果薦骨討厭上班你幹嘛不辭職啊!?」如果你這麼問了,那我也只能拒絕回答了。(咦?)

 哈哈哈,其實,從接觸人類圖到現在,在生活上也不只一次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有的事情的確很好靠薦骨取捨,但腦袋的害怕、1號線的安全需求(顯然根本用錯地方XD)在某些問題的決定上還是會介入,只能說人生實難啊啊啊啊啊!

 這就好像是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段話,但縱使參透了,是不是就能因此超脫世俗幻象,或什麼都不做?那也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此議題有興趣或不知道人生該怎麼走,請參閱淨空法師開示(合十感恩))

 是啊,知道、懂得是一回事,能貫徹執行到什麼地步,也真的只能不停練習實踐了。新的一年,就祝福你我能遵循自己的內在權威和策略,好好活出人生囉。

 好,閒扯完,進入正題。去年的最後一篇文談到人類圖的「等待」策略,而2015開春第一砲文也是等待喔。說來巧合,因為去年底那篇文雖然原作者很早之前就po在網路上,我還真是前陣子才有興致翻;而在我翻完、po出那天,米國人類圖導師Genoa Bliven很巧的也在12月31日那天發表今天要分享的這篇,是天意吧這!XD

 總之,能夠透過這樣的對照,帶給螢幕前有興趣的你分別來自Kim女士和Genoa先生所闡釋兩種看待「等待」的想法與建議,也是學習的一種樂趣。希望今年也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分享給諸君。那麼,就請繼續指教喔。^_^

Waiting/等待

原作者:Genoa Bliven

 在人類圖系統中,等待是一種策略。那是一種進入世界的有力途徑,是每個人在斟酌過後,得以自由運用在生命中,並徹底改變生活的方式。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2- Full Moon January 2015:The Flow of Life Returning/2015一月滿月:生命之流回歸

$
0
0

 新年上班上課第一天,是不是充滿了新希望?還是跟我一樣想睡覺?


 今天要分享的是有時效性的行運,主題是「別逼死自己」,是不是很激勵人心呢?XD為了這一篇落落長的文昨晚還是逼了自己熬夜查單字,真是神經病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廢話不多說,趕緊PO完,繼續上班!祝你有個美好的星期嘿!

Full Moon:The Flow of Life Returning/滿月:生命之流回歸

作者:Kim Gould

source:loveyourdesign.com

 你是不是已經訂好什麼新年新希望了?我的是: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is simply to remember to write 2015 instead of 2014./我的新年決心很簡單,就是要記得不要再寫2014了,得改寫2015啦。

 是啊,我並不想把規格訂得太高或逼我自己去完成什麼事,這對現在來說,十分重要,我現在就告訴你原因。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3- Rave i Ching by Lines/卦門+爻線大公開

$
0
0
 人類圖有一本名為Rave I'Ching的教科書,這本書的內容,正是敝人自去年底開始進行的gate/卦門翻譯的依據。
 
 
 (這本Rave易經書的內頁長這樣    source:humandesignamerica.com
 
 64個卦門對應6條爻線,又根據不同的行星啟動而有得勢/失勢的特性展現,在這本書裡可以一覽無遺。而除了在這本易經專書裡能看到,IHDS推出的那本紅色的大全教科書裡,也有收入這些資料。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4-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八)

$
0
0
 久違的更新!要來把拖好幾個月還沒翻完的祖師爺Ra的「關於連結」好好做個收尾,也跟眾格友拜個晚年。羊年到,就咩咩咩叫個一整年吧但為什麼?祝福你我羊年行大運,脾氣柔呼呼、感情綿密密,財運圓滾滾,人類圖越看越懂越開心!


(柯市長賀年照片引用自自由時報網站

 說到關於連結這一系列文章的原文,之前在官網jovianarchive的免費資料本來被拿掉,但不知道啥時又重放上去,例圖也改成比較摩登的版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去端詳端詳。而今天翻的這部份篇幅不長,講的是一方擁有完整的2個卦門、1條通道,而另一方則完全空白的詛咒組合,這個跟上一回的compromise/妥協揪竟有什麼差異呢?看下去就知道啦^^

 

Dominance/優勢支配

 我蠻喜歡Dominance/優勢支配這樣的關係的。當某人的某條通道完全啟動而另一個人沒有時,後者就會接收那些被啟動的中心所給予的完整體驗,並將那些定義的特質放大出去。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5-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九)

$
0
0
 祖師爺Ra的情人節「關於連結」專題課程即將進入尾聲,今天要看的連結性質中的最後一種:「companionship/友誼、友好」關係,這也是一個有著出乎意料外的特性的連結方式。在這篇之後,還有一篇總結,然後本部落格的人類圖翻譯會進入下一個階段,至於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敬請期待&指教囉^^
(妙麗表示......   圖片引自reaction-gifs.tumblr.com
 
Companionship/友誼、友好關係
 
 最後要來聊的,是Companionship/友誼、友好關係。
 

 我有個很棒的友誼故事可以跟你們分享。感覺好像是萬古之前的事,我猜應該有20年了。但應該也沒那麼久,大概是1994年吧。那時我住在Ibiza/伊比薩島,並開了分析訓練課。有三個學生來上課,學生A和學生B都認識學生C,但A、B彼此是陌生人。
 
 當我和他們相遇,並開始研究他們的設計時,最先發現的是A和B這兩位女性的人類圖看起來一模一樣。她們在同一天出生,兩人呱呱落地的時間大概相差6小時。兩張圖還是有些細微的差異,不過基本上她們的構成是非常相似的。另外,她們兩個都曾經是奧修的門徒,也曾在同一時間到了印度、在同樣的時刻待在同一個靜修處,但卻從未與對方相遇過。總之,A、B之間充滿諸如此類的巧合,然後她們倆人也同時來到我的課堂,隔著她們都認識的人,一左一右地一同學習。這是關於「Companionship/友誼」相當極端而經典的案例。這是關於友誼關係中會發生的相當有意思的狀態。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6-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十)

$
0
0

 關於關係、關於我們每一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連結模式,祖師爺Ra所闡述的基本原則大概都在我翻譯的前面九篇裡講完了。今天這篇以及之後會po的那篇,是這場講座的總結,個人覺得,能掌握前面的原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重點如何運用這樣的知識去讓生命變得更好更有意義,而在Ra這一大段的總結裡,一再提醒的也是這個。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深奧到哪去的概念,只是,要能打從心裡接受,進而不再去糾葛戀愛關係中另一半到底在盧三小、機歪什麼,確實是有難度的呢。


嗯哼(圖片引用自http://reaction-gifs.tumblr.com

 人類圖問世至今,這學問到底能帶來什麼功用?每個人當然都有不同的定義與解讀,有人越研究越開闊,有人越接觸越困惑,不管怎樣,誠心希望藉由Ra的這段總結,能帶大家重回到自己身上嘿~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結論(上)

 請記住,所有的倆人關係都不出我們所提到的那些特質所組合。一定是某些這個湊上某些那個。所以你知道,可能某些通道是友誼性的,有些是妥協型態,有部分則是支配關係。種種不同組合都源自你和他人的締結。

 那麼,你對這樣的關係狀況,能做些什麼?不管如何,總歸來說,關係的本質就是這樣。我是說,你知道的,你可以好好坐著、然後複習這些內容,接著就得以了解到關係中的一切運作概念。你能清楚認出各種關係型態的細節,因為,再次強調,人類圖不是什麼信仰系統,它是個非常簡單的工具,人類圖是把你認識的人的本命圖拿來,藉由探索你們之間的連結關係,從中去「發現自己」的知識。你知道的,當你看遍一切的關係運作原則後,就能放下執著、釋懷人生了。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7-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完)

$
0
0

 關於感情連結系列終於來到尾聲,昨天po的是結論上半部,今天看完祖師爺後續的談話就算功德圓滿。接下來我就要出門逛街了要怎麼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就是每個人的事情了喔齁齁齁~^0^

HOW WE CONNECT-關於連結,結論(下)

 你知道7(能量)中心人永遠都在夢想著他人臣服於己。對我們來說,臣服確實是一種天性。但該臣服於什麼呢?我們該臣服的是自己的策略和權威。但你卻臣服於腦袋,讓腦袋來控制生活。事實就是這樣。只要你不再讓腦袋主宰生命,那一切就不再重要。不管你會用什麼方式和別人產生連結,都不再是重點。因為你已經活出真實的自己,你會以真實的自己進入一段感情關係,你會讓真實的自己去經歷生命。屆時,「這段關係是什麼?」就再不重要了,因為你已如實地存在著。

臣服,就能看見天空【大誤】(圖片引用自38.media.tumblr.com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8- About Not-Self/再聊「非我」

$
0
0
 關於人類圖,接觸越多可能會覺得越疑惑,如果我有oo,如果我是xx,如果我能ww,那為什麼現在還是QQ?你問我我問誰啊?這些疑惑呢,或許,歸結起來,都是「Not-Self/非我/非本我」搞的鬼呢~
 
 關於非我,先前其實已經有幾篇文章聊過,該說的應該也都說得差不多了。但最近在FB的Human Design America Interactive社團又有外國人類圖同好提問非我,而熱心的美國人類圖老師Genoa Bliven也提出了其觀點,還有人分享了祖師爺Ra針對非我議題曾說過的提醒,難得機緣,就一併翻出來供參考囉。^^
 
 
Genoa Bliven談Not-Self
 
所謂的非我,其實是一種人們誤解了「真實」而產生的「幻象」。
人們透過教育與實踐,去學習辨別「虛構想像」的本質。
 

 真實的自己和幻象的非自己。  (圖片引用自:todayszaman.com)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89-The 27 Gate & The Left Angle Cross of Alignment with Profile 6/2-從27卦門談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6/2人(上)

$
0
0
 前陣子因為受了一個朋友的幫助,所以就翻了他的輪迴十字作為回饋,想說既然都翻了,就一併po在這裡給有相同輪迴十字的有緣人參考囉~
 
 內文仍是祖師爺Ra的輪迴十字講稿直譯,這篇會看27的意義,下篇會看6/2人和這個輪迴十字的連結,敬請指教。
 
The 27 Gate & The Left Angle Cross of Alignment with Profile 6/2-從27卦門談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6/2人(上)
 
 Gate 27是Nourishment/滋養(山雷頤)卦門,是人類圖裡的一個「role gate/角色卦門」。所有的角色卦門都很有能量;他們都是有力的archetypes/原型。對於角色卦門來說,「爻線的基因連續性」至關要緊。27卦呈現的是「基因必要的責任、規則」。這樣的基因必要性和nurture/教養、培育有關。關於27卦主要的功能,我們需要了解的其中一樣重點是:除了「養育年少者」這樣顯而易見的生物需求性,27卦門的能量來源並非是(卦門對側的)非馬達的脾臟中心,而是一種人類為了確認各樣訊息的必須性能量。


(圖片引用自beetsandbacon.com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90-The 27 Gate & The Left Angle Cross of Alignment with Profile 6/2-從27卦門談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6/2人(下)

$
0
0
 今天繼續看黑色(意識)太陽在27卦建構出的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這個可能性中,屬於6/2人的特質呈現方式。

The 27 Gate & The Left Angle Cross of Alignment with Profile 6/2-從27卦門談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6/2人(下)

The 6/2

 擁有左角度校直輪迴十字的人,非常適合被追隨。當這個輪迴十字結合了6/2角色輪廓,會是能不論主客觀、從頭到尾體現校直與調整的經典範例。看起來,他們似乎活出了真正的平衡,也身處在生命正確的地方。你會發現這些人從事的職業,往往是你從不嚮往、甚至有所偏見的類項,但他們和那些工作偏偏相配得不得了。你也會發現他們打從心裡熱愛他們的工作。他們能和對他們而言正確的一切事物,調整到相契合的狀態。


校直,引領你我進入對的洞。(圖片引自:newportboardgroup.com)

 

...繼續閱讀

【Reading Human Design】191-Incarnation Cross of Consciousness/意識輪迴十字

$
0
0
 三月份的最後一天要分享的,是推我入人類圖火坑的朋友的輪迴十字,此「意識」輪迴十字的啟動關鍵是Gate 64這個很愛問為什麼的卦門。原文內容是朋友她去做諮詢解讀後分析老師提供的,只是她一直沒啥時間看。前陣子跟她聊天得知她有這份資料,就順手要來,翻完這篇以及祖師爺Ra的輪迴十字講義(之後會po出)給她後,問她讀完有什麼體會......

我:「讀完你有對那種『不用再問自己問題,從別人身上看問題(被勾到時)、再探究回自己身上』的方式產生感覺嗎?」
 
她回我:「我對後面談到類似概念的想法是:你也太看得起我XD我以為解決問題的人不會是屬於我這型的人,因為我沒辦法用腦袋,所以確實挺有趣;我看自己就是啥也看不到,困惑到底,但怪異的是,我在不看意識(的運作方式)的時候它又有用了......」
 
 很玄不是?XD我和幾個腦袋有開的朋友聊過天後,真心覺得我的頭頂中心空空,對我來說真是太幸運的設計,因為我可以不用一直問為什麼,但這些卦門有開的朋友,也是很幸運的啦,只是幸運的方式不同而已XD,總之,這篇文章就送給同樣輪迴十字的人囉~歡迎指教^^
 
Incarnation Cross of Consciousness/意識輪迴十字(64-63&35-5) 
 
 這是Walt Disney/華特迪士尼先生的曼陀羅本命圖,他的輪迴十字也是意識主題喔。(圖片引自loveyourhumandesign.com
 
 當太陽啟動Gate 64這個「Before Completion/圓滿之前(未濟)」卦門時,就產生了右角度意識輪迴十字的第三種型態。我們需要擁有一切,而因為這個必須擁有一切的需求,我們需要那些能夠啟迪我們的力量。任何一個意識輪迴十字的存在,任何一種型態的意識輪迴十字,都是要在這個世界上成為能帶來啟發的原動力/媒介。然而,要牢記的諷刺是:這些能夠啟發別人的(人),經常有極大的困惑,也會對自己有很強的質疑。也就是說,這些人「和自己的心智壓力整合為一」的方式,比起「透過接收外人的心智壓力來獲得整合」的方式,是大相逕庭的。
 
...繼續閱讀
Viewing all 18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