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只有一種樣子。」前些時候在網路上看到台灣翻譯界的一個前輩這樣講。這世界的樣貌,的確就是各自看各有不同,所以,「自己爽就好,幹嘛管別人怎麼說來自尋煩惱?」但現在坐在咖啡廳喝著咖啡的我,還是決定把這篇在想寫和不想寫之間猶豫了快一個月的文寫一寫。
(此說明摘自fb人類圖社團【三顧茅廬,被看見的美】。)
...繼續閱讀
(聲明引自橡實文化)
去年,橡實出了Chetan Parkyn手相師寫的人類圖中文版,因為Joyce的嚴正聲明的影響似乎賣得不好(到這個月為止,我在台南誠品翻的還是去年的初版一刷)。今年3月11日,Joyce的通道書出爐,隔了兩天就二刷了,這到底是因為手相師的真的很糟、還是Joyce的寫得太好?是行銷夠力還是她長期耕耘的成果?我不知道。確定的事情應該就是人類圖這門學問在台灣的確已經開拓出一片天了。
四月十六日,有個網友來訊問我當初翻譯的那篇日本版手相師人類圖專書的序到底譯的正確度如何,正疑惑那都已經是去年的東西了,怎麼現在又來問?才知道Joyce因為出了書、有些網友又再次提到手相師那本,讓她再一次提出了某種聲明。
(此說明摘自fb人類圖社團【三顧茅廬,被看見的美】。)
前半段相信有接觸人類圖的台灣朋友大概都知道了,但後半段關於上田的序言的描述,包括「錯誤多到無法以編審方式修改」和「以奇人奇事小說的形式閱讀」這兩點,在我的印象中,原文根本沒有提到啊。
當初翻那篇序,我找了兩個日文一級、二級檢定過的朋友確認過一些我不確定的文字描述後才po出,除非再版後上田先生又重寫了序,否則應該沒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話才對。
再者,小說能帶來的人生意義,可不是純粹的娛樂消遣而已,作者的意念、態度、自我投射乃至揭露,其實某種程度上都可能產生啟發。把別人「有錯誤的書」看做「小說」來閱讀?這樣的相提並論,到底是把小說這項文學看成什麼呢?要傳遞知識學問給大眾的人,有可能說出這種話嗎?
(數位大辭泉關於小說的日文定義。小說的日文也寫作小說,另外的關連詞包括「物語」、「ものっがたり」、「フィクション」、「ノベル」)
總之,網友希望我提供日文原序給他,他要直接問他的日本朋友究竟原文講的是什麼,而隔沒幾天,他的日本朋友就回信了,接下來就來看看吧。